
金秋送爽全国配资炒股门户,徽韵悠长。10月21日至22日,以“徽剧长青 绩溪有戏”为主题的2025徽剧传承发展大会在徽剧重要发源地——安徽绩溪圆满落幕。此次会议恰逢徽班进京235周年,通过“研讨+展演+传承+创新”四位一体的活动设计,展现了徽剧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研讨会。绩溪文旅供图
盛会回眸,精彩纷呈
思想碰撞,共绘传承新蓝图。10月21日下午,安徽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率先启幕。中国京剧基金会秘书长崔伟、李龙斌、蒋建国、段婷婷等戏曲名家齐聚一堂,围绕徽剧传承现状、发展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五位专家现场联合发出《致全省戏剧工作者和戏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倡议书》,为安徽戏剧事业繁荣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绩溪县文旅局局长徐华琴代表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向相关院团赠送传统绩溪徽剧工尺谱的转译转化成果——绩溪徽剧传统曲谱汇编,为原生徽剧的薪火相传贡献持续的绩溪力量。
展开剩余75%演出现场。绩溪文旅供图
经典重现,徽韵悠扬震四方。当晚,徽剧大戏《刘铭传》在县和谐广场震撼上演。这部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汪育殊领衔主演的新编徽剧,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悲壮人生刻画得淋漓尽致,现场掌声如潮,观众无不为徽剧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
薪火相传,非遗浸润少年心。10月22日的徽剧大师课上,是大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一次有力探索,也是绩溪今年众多“非遗进校园”活动最生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梅花奖得主汪育殊走进绩溪县实验小学吴家山校区,为绩溪实验小学吴家山校区的学生讲述徽班进京与徽剧艺术传承,还结合“四大徽班”的特点进行了演员演绎,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徽剧魅力,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
演出现场。绩溪文旅供图
百花齐放,好戏连台展风华。闭幕式上的“徽黄庐泗花”安徽五大地方戏折子戏专场,将盛会推向高潮。无论是传统剧目《水斗》《水淹七军》《贵妃醉酒》的唱念做打,还是黄梅戏《六尺巷》的谦和礼让,到庐剧《李清照》的文脉风骨,无不由技惊四座,满场叫好。徽剧戏歌《清风颂》,以明代廉吏胡富为原型,将传统徽剧与廉政文化巧妙结合,成为本次大会的创新亮点,为徽剧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演出现场。绩溪文旅供图
传承有力,发展可期
本次2025徽剧传承发展大会亮点纷呈、突破迭出,以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文化盛会,为徽剧艺术注入全新活力。
规模空前跨越。本次大会集结了皖赣2省7地市的专业戏曲院团,更汇聚近200名戏曲演员共赴这场徽韵之约,让不同地域的戏曲智慧在绩溪碰撞交融。
内涵深度拓展。首次创新性地将学术研讨的思想碰撞、精品剧目的舞台展演、浸润童心的教育传承,与廉政文化的正向引导有机结合,让徽剧传承既有艺术高度,更有文化厚度与社会温度。
影响广泛辐射。线上线下超20万观众共赏徽韵风华,新媒体话题阅读量轻松突破百万,让古老徽剧走出地域局限,成为全网关注的文化热点。
创新亮眼夺目。徽剧戏歌《清风颂》及部分新编剧目,既坚守了徽剧的艺术根脉,又融入时代审美与精神内涵,生动诠释了“守正创新”的传承理念,为徽剧在新时代的焕新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继往开来,戏脉永续
大会虽落幕,但徽剧传承发展的新征程刚刚开启。绩溪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打造“徽剧之乡”文化品牌,推动徽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让徽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合影。许毅为摄
两天的盛会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是回顾更是启航。当最后一记锣鼓声渐渐远去,徽剧的种子已在更多人心中埋下。这是一次文化的回归,更是一场艺术的远征。从徽班进京到徽剧回乡,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徽韵悠长。在绩溪这片徽文化的热土上,徽剧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唱响时代新声,续写千年辉煌。(程实)
发布于:北京市中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